Mat 15:1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

Mat 15:2「你的門徒為什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

 

制度,原則,做法,是需要的,因為如果沒有大家都可以遵循的一條路,整個就亂套了,可是在人的心中,似乎有一個公式,就是告訴我要怎麼做,就好,不需要跟我講背後的理論,只要讓我知道你到底要我怎樣,就行了.所以法利賽人,其實包括絕大多數的人,容易只看到這個人犯了什麼罪,那個人又犯了什麼罪,就像今天這一段記載,他們來問耶穌:你的門徒為什麼吃飯的時候不洗手呢?或許您會問,他們是有潔癖嗎?這也管太多了吧?飯前洗不洗手也要管.其實有一種說法,它們或許是覺得手上有鬼,拿東西吃的話會把鬼吃下肚子.不管這一條規定是怎麼來的,很明顯的是這些人所看重,所以會責備飯前沒洗手的人.而耶穌回答,你們那麼在乎人有沒有犯古人的傳統,你們守了古人的傳統,卻犯了神的誡命.只死守行為有沒有違反字句的規條,而不管那更重要的,律法希望幫助心靈真實的表現,本末倒置.

 

Mat 15:3耶穌回答說:「你們為什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

Mat 15:4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Mat 15:5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

Mat 15:6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

 

同樣的記載在馬可福音第七章,有一個名詞叫作各耳板.各耳板是聖殿中一種奉獻.如果兒女擔心父母年老的時候,自己無力奉養,可以趁著年輕力壯可以賺錢的時候,先放一筆錢在聖殿,如果真的有一天,沒有工作或沒有工作的能力,聖殿就可以用這筆錢照顧父母的生活費,有一點像儲蓄保險的概念.聖殿有這樣的作法,本意當然是好的,未雨綢謀,防範未然,但是制度,做法,即使本意再好,人很容易有別的想法,因為人總是喜歡鑽漏洞,特別是在與父母有衝突的時候,就會脫口而出:我為什麼還要花更多錢養你,我已經做了各耳板的奉獻,你去找聖殿要錢啊.聖殿提供的服務,出發點是好的,也像很多的制度,出發點本來都是好的,但是詭詐的人很快就會找到可以鑽的縫隙,沒有更孝敬父母,反而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了,你的死活就不關我的事了.

 

Mat 15:7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

Mat 15:8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Mat 15:9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來到了這一段故事的結論,耶穌指出他們的問題: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其實我們在教會中也常常會有一種態度,覺得聖經的話很難,希望傳道人讀了,告訴我們聖經在講甚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怎麼應用,讓我們有一條路可以遵行,就好了.久而久之(其實也不需要太久),我們就不喜歡直接讀聖經,比較喜歡人的吩咐,慢慢就只喜歡,說這個牧師怎麼說,那個長老怎麼說,這一本書怎麼說,那一篇文章又有什麼獨特的亮光.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傳道人,這些文章,書籍的作者,都會希望把讀者,聽眾,帶到神的面前,更認識神,多讀,多看,多聽,都是好的,但是不要本末倒置,把人的吩咐,這些大師所舉的例子,看成與聖經章節同樣的重要.這些只是例子,讓我們更好了解屬靈的原則,神要我們學習的事情.也應該常常提醒自己,我是太在乎有沒有做到一些規條,還是這些規條應該是讓我的靈命,個性更被建造,更討主的喜悅,真實的敬拜神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