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31是宗教改革500周年紀念日,今天明天正好送到這一課,

感謝讚美主~~~

500年前那一天發生什麼事呢?一起來收看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hcVEuwJ3M

第五课 宗教改革运动 ──从“东罗马帝国亡”至“十六世纪宗教改革” 
 
读经:罗马书三 21-26 节: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 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 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 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彼得前书二章 9-10 节: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 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 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圣经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最高准则,也是教会共同遵从的最高权威。任何人的教导 都不能取代圣经的绝对权威。 
圣经中早已启示我们:人称义是本乎恩,因着信,不是依靠人的行为,信徒都是君 尊的祭司,不是只有圣职人员。可惜,中世纪的教廷和教皇逐渐僭越了属灵的权 威,自认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保”。这种角色的僭越,成为中世纪教会的乱源,也 使得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教会的尝试 
在中世纪,当 1378-1417 年意大利和法国两个教皇对立的“大分裂”时期,有志之 士如威克里夫与约翰胡司已提出改革,但不为中世纪教会接受。然而,面对同时有 两三位教皇存在的这种困境,教会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于是兴起了会议运动 Conciliar Movement,这运动主张“大公会议”具有最高权力,可以罢免教皇。所 以,1414-1418 年在康士坦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ce 选出新任教皇,结束了分裂的 状况。根据会议派人士原来的计画,是按期召开大会,继续推行教会改革;但不幸 的是他们自己也因意见不合而分裂,导致势力削弱,教皇派又东山再起,掌权得 势。所以,改革教会的努力如昙花一现,未竟其功。此一失败,又加深了改教运动 的必要性。 
 
二、人文主义 
体制改革的努力失败之后,另有一些人从“人文教育”入手,从事改革,这就是文 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在哲学文学方面的发展,是要回到古代,因为学者 们相信许多典籍经过长时间的抄写过程而失真,或有人仿冒古人之名写作,欺世盗 名,所以这些“人文主义者 Humanists”致力于找出古代文件作品的本源真貌。特 别是阿尔匹斯山以北(即义大利境外)的人文主义者,他们认为基督教经过一千多 年的流传,外加许多繁文缛节,教会已失去起初的纯真;改革之道在于回到古代文 献,恢复原始基督教的纯朴。这些人当中,最负盛名的是荷兰的伊拉穆斯 Erasmus (约 1466-1536 年) 与英国的摩尔 Thomas More (1478-1535 年)。伊拉穆斯首开先河, 编辑了希腊文新约的校勘本,他认为必须以人文教育与教会古代典籍,来从事道德
重整的宗教改革。摩尔任职英国宰相,提倡“理想国”社会改革,他的著作《乌托 邦 Utopia》一直流传至今天。 
 
三、共同生活弟兄会 
约十四世纪时,另一些人认为要解决教会腐化的问题,从事外面的改革是无用的或 不足的,必须内在灵修,与神为友,追求与主合一,走奥秘派路线。在这些人当中 艾克哈特 Eckhart (约 1260-1327 年)与唐勒 John Tauler (约 1300-1361 年)是先锋人物, 顾瑞特 Gerard Groote (1340-1384 年)于 1380 年在荷兰的丹文特 Deventer 组织了“共 同生活弟兄会 Brothers of Common Life”,带领人们群聚过敬虔生活,也办学校教 育。虽然他们未与教会领袖发生冲突,但是提倡个人直接与神交通,不需教会当局 作中保,间接瓦解了传统教会的权力架构与宗教功能。共同弟兄会中最负盛名的是 汤玛肯培士 Thomas Kempis (约 1380-1471 年),他写的《效法基督》是灵修的经典名 著;另一位魏梭 Wessel of Gansfort (1419-1489 年)是圣经学者,他的著作影响马丁路 德颇深。 
 
四、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以上所述的中世纪晚期的教会乱象与种种改革的尝试,成为孕育十六世纪“宗教改 革”的土壤。对教皇教廷的不满,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中。率先在德国起义,引 发“抗议宗 Protestant 宗教改革 Reformation”的是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年)。路德童年时住在德国 Mansfield 城,原先是奥古斯丁修道会的修士,德国东北 部威登堡教会的牧者与威登堡大学的教授。当时教皇利欧十世为改建罗马的圣彼得 教堂而发售赎罪券,派特使帖次尔 Tetzel 来到德国宣导贩卖赎罪券,愚弄德国农 民,路德挺身而出,1517 年 10 月 31 日在威登堡发表《九十五条论证》,指明悔 改的真义与贩卖赎罪券的错谬,邀请大家公开辩论。路德起初并无意引起纷争,也 无企图开创新的运动;他的目的乃是改革已经远离圣经根基的教廷。路德从早先的 痛苦挣扎,经历到因信称义、与神和好的途径,乃是单靠基督。他从圣经明白了得 救是本乎恩,因着信、在基督里。很遗憾,教皇与教会领袖为要维护既得利益,巩 固领导中心,无心去理会路德的信息,又无意谦卑接受指正。经过几次与教廷代表 辩论之后,路德日渐了解:罗马教皇派的教训与基要福音真理无法并存。路德坚 信:唯独圣经是最高的权威,唯独恩典使人得救,唯独相信基督使人称义,唯独基 督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 
 
马丁路德这些思想,藉十五世纪发明的活版印刷技术,大量流传到欧洲各地。当时 的皇帝查理五世于 1521 年 4 月 17 日在沃木斯召开会议,限令路德收回其教训,路 德拒绝妥协,他勇敢的表明“这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愿上帝帮助我 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 God help me”。 
 
此后,马丁路德与罗马教皇就彻底决裂了。会议后,路德被判为异端,他的贵族朋 友“智者”腓勒德力(Frederick Ⅲ“The Wise”)5 月初将路德保护在瓦特堡 Warthburg 近一年,翻译出德文新约圣经。1534 年译出全本德文圣经。1529 年帝国
会议于斯拜尔召开时,六个诸侯与十四个城市代表上书“抗议”皇帝镇压路德宗。 抗议人士 1530 年在奥斯堡会议时,提出《奥斯堡信条》告白路德宗信仰。 
从此,赞成支持路德的改革信仰者,被称为是“抗议宗 Protestants”(在中国称为 “基督教”或“新教”);继续拥护罗马教皇者,称为“罗马公教派 Roman Catholics”(在中国称为“天主教”)。 
路德宗的教义传播至德语地区的全境,也成为北欧斯堪地那维亚人的信仰。在丹麦 国王克理斯钦三世 Christian III 与瑞典国王古斯道夫 Gustavus Vasa 的领导下,北欧 改信路德宗,脱离天主教。1546 年路德死后,他的同工墨兰顿 Melanchthon (14971560 年) 继续领导德国的改教运动。到了 1577 年,路德宗教会完成整合,签署 《协同书》,奠定“路德宗(或称信义宗)教会 Lutheran Churches”在后世的发 展。 
 
▲ 现在,请温习并思想本课上半段的两个重点: 
1. 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之前,有哪些改革教会的尝试? 
2. 请说明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改教运动,对后世有何影响。 
 
请听一首 1529 年马丁路德面对教廷的逼迫时所写的圣诗《坚固堡障歌》,这首诗 歌取材自诗篇四十六篇,充满了对上帝的信心和依靠。 
坚固堡障歌 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1.上主是我坚固保障,庄严雄峻,永坚强;上主是我安稳慈航,助我乘风冲 骇浪。 
恶魔盘踞世上,仍谋兴波作浪,猖狂狡猾异常,怒气欲吞万象,世间惟他猛 无双。 
2.我若但凭自己力量,自知断难相对抗;幸有神人踊跃先登,率领着我往前 方。
如问此人为谁?乃是万军之将,又是万有军王,自古万民共仰,耶稣基督 名浩荡。 
3.魔鬼虽然环绕我身,向我尽量施侵凌;我不惧怕,因神有旨,真理定能因 我胜。 
幽暗之君虽猛,不足令我心惊;他怒,我能忍受,日后胜负必分,主言必使 他败奔。 
4.此言权力伟大非常,远胜世上众君王;圣灵恩典为我所有,因主耶稣在我 方。
亲戚货财可舍,渺小浮生可丧;他虽残杀我身,主道依然兴旺,上主国度 永久长(阿们) 

 

1. 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之前,有哪些改革教会的尝试? 
主要的三项尝试是:
一、藉会议运动提高大公会议的权力,
二、从事人文主 义教育,
三、组织共同生活弟兄会。 
 
2. 请说明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改教运动,对后世有何影响。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改写了欧洲及世界历史,更使西方教会从中世纪教廷的偏 差信仰和教会乱象中改革归正,重新确认“圣经权威”、“唯靠恩典”、“因信称 义”、“唯靠基督”、“信徒皆祭司”等教义。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也打破了中世 纪大一统的教廷版图,直接影响了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及后来其他宗派的成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32 的頭像
    ha32

    一起來讀經

    ha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