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O7ScazEnA

第六课 宗教改革之后 ──从“宗教改革”到十七十八世纪的发展 
 
读经:希伯来书十二 28-29 节: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 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当今教会,对信徒的教导中,较常提及上帝的慈爱、信实;但往往忽略一项很重要 的属灵操练,就是:对“烈火”般的神,心存敬畏,用虔诚的态度事奉衪。但在十 八世纪的英美教会中,却因对认罪和公义的强调,带动了属灵的复兴和社会的清 新。本课中所介绍的清教徒运动、循道运动、敬虔运动,都是源至对永生神的虔诚 敬畏。 
 
一、重洗派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在“抗议宗”(新教)之外另有一派人士,认为 “宗教改革”改得不够彻底,必须彻底废除所有传统,按照新约的教训重建教 会。他们主张彻底的“政教分离”,严格执行会员纪律。由于他们反对婴儿洗 礼,认为婴儿所受的洗礼无效,信徒必须重新受洗,因此被称为“重洗派 Anabaptists”。由于这一派认为唯有他们是真教会,其中少数的狂热份子甚至曾 经从事武力革命,所以天主教与抗议宗都视重洗派为异端而不容其存在。 
自 1535 年重洗派的暴力革命被消灭后,崇尚和平的门诺西门 Menno Simons (约 1469-1561) 在荷兰等地成为重洗派的主要领袖,在门诺西门的领导下,奠定了 “门诺会 Mennonites”日后的发展。 
1693 年艾门 Jakob Ammann 创立了门诺会中一个极端保守的支派,流传至今, 即“艾门派 Amish”。 
另外,在十六世纪由胡特 Jacob Hutter 在莫拉维亚所领导的重洗派团体,也辗转 流传至今,被称为“胡特派 Hutterites”,他们与艾门派人一样,拒绝现代化文 明,保持三百年前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开汽车,只驾马车;不用电灯,只点油 灯。 
 
二、天主教反改教运动 十六世纪的欧洲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的有识之士,为回应 宗教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就发起一连串的反改教运动,改革弊端谋求恢复失 土,其中以罗耀拉 Ignatius Loyola 于 1540 年设立“耶稣会 Jesuits”最著名。 
耶稣会以服务救济、学术训练、宣教差传为宗旨,力图中兴天主教。明末清初 来华的利玛窦、汤若望等,就是耶稣会士。此外,为了对付改教人士,天主教 在 1542 年恢复“异端裁判所”幷冠以“罗马”之名,称为“罗马异端裁判 所”,由罗马教廷直接控制,使用恐怖手段,刑求逼供,定罪处死异议份子, 以此来遏阻基督教在各地的发展。 
在巩固天主教领导中心方面,教皇保禄三世在(1545-1563 年)召开“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无意在教义上作任何让步,重点在改进教会纪律与组织结 构,加强神职人员的训练以提高水平。 
天特会议的结果是天主教中罗马教皇派大胜,主张与抗议宗沟通的“主和派” 失势,不附和教皇的法国与西班牙主教们也败阵而归。天主教势力重新整合之 后,以武力收复了德国南部与波兰等地的失土。许多在天主教势力范围内的抗 议宗人士,避难移居瑞士、德国、英国、荷兰等地,其他则转入地下发展。 
 
三、三十年战争 虽然 1555 年签订的“奥斯堡和约”带来暂时的和平,但由于天主教廷的军事威 胁日增,抗议宗也必须备战相抗,最后,大战终于在 1618 年爆发。大战是因波 西米亚(即今日的捷克)兴起了反新教的暴动,新教的诸侯不服皇帝偏袒天主 教,宣告反抗,导致天主教大军的镇压,从此引发了德国与中欧全境的战斗。 后来,丹麦、瑞典、法国都卷入了战争,断断续续共打了三十年,最后于 1648 年签订《西发里亚和约 Peace of Westphalia》,结束了此毁灭性的战争。和约内 容与《奥斯堡和约》相似,各诸侯决定自己境内的宗教信仰。 
“三十年战争”将德国与中欧变成焦土,人民死伤千万,单单德国的人口就减 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如此大的流血牺牲,所带来的结果只是兜个大圈,回到战前的宗教分布局势。 此后,天主教与基督教的版图底定,直到今日。就教会历史的分期而言,自 “三十年战争”后至今,称为“现代教会史”。1517 年改教运动至 1648 年西 發里亞和约,则称为近代教会史。 
 
四、荷兰与法国的局势 加尔文改革宗的信仰在荷兰的发展,到了十七世纪初遭到亚米纽斯派 Arminianism的挑战。他们否认加尔文的思想,如神的预定拣选等,上书荷兰 政府,呈《抗议文》要求公开辩论。 
 
 
荷兰政府于 1618-1619 年召开“多特会议”,邀请各国改革宗人士参加会议, 以裁定此争端。多特会义中一致通过认定亚米纽斯派的教训不合圣经,幷制订 “多特信条”说明改革宗的真义。虽然当时亚米纽斯派的信仰在荷兰遭谴责, 却在荷兰境外造成不小的影响。至今福音派中,接受这两种思想的教派均为数 不少。 
1598 年法国国王享利四世颁布的《南特谕令》曾给予法国境内对教新的宽容。 但是好景不常,当亨利四世遇刺身亡后,胡格诺派又处于困境,每况愈下。法 王路易十四于 1685 年撤销《南特谕令》后,改革宗信仰又被视为非法。 
许多胡格诺派人士宁可离乡背井移民他国,也不愿放弃信仰,法国平白损失了 五分之一的菁英。留下的胡格诺派人士,历经逼迫苦难,坚忍不拔,使得改革 宗教会在法国存留至今。 • 现在,让我们听一首这段时期的圣诗《创伤的头》。作曲家是巴赫 (J.S.Bach,1685-1750 年),他的诗歌最能体现路德宗的传统,在象征、 修辞和狂喜三方面作独特的结合,此诗选自 1728 年的圣咏合唱曲。 《马太受难曲》 
 
现在,请温习并思想本课上半段两个重点: 
1. “重洗派”与“抗议宗”有何不同? 
2. 天主教的反改教运动采取了哪些措施? 

 

1. “重洗派”与“抗议宗”有何不同? 
 “重洗派”认为“抗议宗”的宗教改革不够彻底,坚持要废除所有传统,自认为只有他们才是真教会,自立于“抗议宗”之外。 
 
 2. 天主教的反改教运动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立“耶稣会”,恢复“异端裁判所”,召开“天特会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32 的頭像
    ha32

    一起來讀經

    ha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