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hNumtrGXs

 
www.youtube.com
空中主日學 神學與教會歷史/教會歷史 講員:蔡麗貞博士 為什麼基督教有不同的宗派?教會發展有哪些歷史上的派別由來與 ...

這一集是最後一集,就在這裡結束今年的每天分享喔~~~可以放假兩天,從明年1/3 繼續開始

新年快樂

 

20)希臘正教

 

一、前言  今日主題-希臘正教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空中主日學的節目,我是蔡麗貞。我們現在進行的是,教會歷史的專題,我們今天介紹最後一個專題,就是希臘正教。

希臘正教又稱東正教,這是我們比較陌生的團體。希臘正教最早是從東羅馬,或者是拜占庭帝國的教會發展出來的,它受到希臘文化的薰陶,希臘正教它遍佈的地區,大概是在俄羅斯、東歐、土耳其的南部、地中海的東部、還有敘利亞的西部,範圍相當的廣泛。

 

二、東、西方教會的基本差異:

從第九世紀開始,東方的拜占庭跟西方的羅馬,這兩個首都它們就開始紛爭,主要有幾個基本的差異,就是東方教會跟西方教會。在神學或者是信仰的實踐上,大概有七個差異:

第一、語言的不同。東正教用的是希臘文,而且比較受神秘思想的影響;西方的教會用的是拉丁文,受到的是比較邏輯推理分析的羅馬法的影響。

第二、神學的不同。根據某一位宣教學的學者,他說:「東正教的神學走向,明顯的是走使徒約翰的路線,比較強調合一,比較強調愛;而西方教會的神學走向,明顯的是走使徒保羅的路線,比較強調因信稱義的神學。」

第三、雙方的歧異,這是對於權威,教會的權威的問題。西方的教會有教皇,而東正教他們沒有教皇,各地的主教權力、地位都是均等的。

第四、對傳道人的要求。西方的教會,在馬丁路德改教以前,西方的神職人員要守獨身,不可以結婚;而東正教沒有這樣子的要求,沒有這樣的禁止。

第五、對三位一體神學的看法不一樣。西方教會認為,聖靈是由聖父、聖子而出,也就是聖父、聖子差遣聖靈;而東正教認為,聖靈單單是由聖父而出。

第六、圖像Icon的問題。你到禮拜堂,如果看到有一些圖畫,這個叫圖像。最先是西方崇拜圖像,東方反對,可是東方後來又下令說,可以尊敬這些圖像,只要不要崇拜就好了。比較有趣的是,從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後,我們新教基督教比較排斥圖像,而東方的希臘正教,他們則五彩繽紛。我曾在東德參觀一個俄羅斯的希臘正教的教堂,他們整個教堂,用很多很多小塊的馬賽克,鑲嵌成一些平面的圖片,有十二使徒的圖片、有十二支派族長的圖片,但是很少浮雕,更沒有立體的雕刻人像,他們說這個是避免偶像崇拜的意味。

第七、聖餐的問題。西方的教會守聖餐的時候,用的是無酵餅,這是根據哥林多前書第五章第八節,守逾越節的時候『不可以用舊酵,不可以用惡毒的邪惡的酵,只要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但是東方教會守聖餐的時候,他們卻是用有酵的餅,他們根據的理論是,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為什麼這麼小的食物,可以餵飽這麼多人呢?顯然有發酵的作用,一點點的酵產生了變化,使一大塊餅發酵,變成了跟酵一樣,所以我們領聖餐的時候也是如此,因耶穌的身體進入了我們的身體,就產生了變質。東正教的基督徒,他們在領受聖餐的時候,認為基督徒的身體,就得到一種變化,所以在死的時候,那個肉體就比較容易變成靈體,這其實是採用一種神學,叫做屬性相通。雙方在領聖餐的時候,看法非常的不一致。

 

三、東正教的興起

中世紀的時候,偉大的佈道工作,都是由東方教會來推行,而整個俄羅斯,就是在這個時候歸入了教會,並且涅斯多留派,這是一個派別,涅斯多留派就是景教。景教的佈道,也是在這個時候進行到全亞洲,我們中國是在唐朝的時候接觸到景教,全世界有一大半的基督徒,是屬於東正教的範圍,人口相當的眾多。1054年東方教會跟西方教會,為了聖餐的問題,最關鍵的因素產生了分裂,雖然之後有幾百年雙 方曾經嘗試著復合,可是都沒有成功;1453年東羅馬帝國,終於被土耳其所攻陷,從此俄國教會就代替了拜占庭,成為最大的東正教國家。

宗教改革,對於東正教好像沒有什麼影響。東正教的信仰,他們的禮儀、他們的實踐,跟馬丁路德的教訓很不一樣。我們來到了十八世紀,十八世紀的時候彼得大帝,他把教會置於國家的統治之下,由政府來指派主教以及神職人員,教會變成沙皇的行政組織,不過整個十八世紀的東正教,仍然表現出敬虔的信仰模式,由於我們對東正教的認識比較少,我們資料也比較少。

 

四、杜斯妥也夫斯基:

我現在要跟大家介紹一位比較有趣的人物,他是俄羅斯最具基督教氣質的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神學家巴特很喜歡讀他的小說,認為他的小說裡面,充滿了福音的信息,人無能為力,因為人有罪,罪人需要上帝的恩典,需要上帝主動的來尋找、拯救我們這些失喪的人。

杜斯妥也夫斯基,他從小就接受嚴格的宗教訓練和教育,年輕的時候,因為參加了政治活動而被捕,差一點被處決,在被處決的前一分鐘,沙皇的特赦令才來到,當場有人就精神崩潰,杜斯妥也夫斯基被遣送到西伯利亞,服役了十年,其中有四年在監獄中度過,這個經驗給他很深刻的影響,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一生服膺聖經,尤其是在被放逐的時候,他時常默想聖經、閱讀聖經,他重要的作品都浸潤著聖經的精神,所以如果對聖經的精神了解不夠,很難深入的了解,或者是欣賞他的作品。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充滿了福音書的教訓,他在監獄裡面,重新的找回了他的信仰,但是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卻為自己的軟弱,長期的與罪惡奮鬥。

杜斯妥也夫斯基有兩個很麻煩的毛病,第一個是他好賭成性;第二個是他有很嚴重的羊癲瘋。他有一本小說叫做「賭徒」,賭徒其實就是他自己自身的寫照,他為了賭博傾家蕩產,他多次的跪在妻子的面前發誓,再也不去賭博了,可是就是沒有辦法斷根,他甚至向徒格涅夫借錢,奇怪的是,不管他如何的落魄,他的工作能力都大的驚人,他從來沒有停止寫作,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所描寫的人類,最深最廣的失常、病態跟混亂,他是挖掘腐爛的高手,他把人的罪性刻畫的淋漓盡致;他第二個毛病是他有嚴重的羊癲瘋,每一次發作的時候,口吐白沫,會發出那種野獸般的吼叫,作他的妻子真不容易,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兩部名著,都是以謀殺罪為題材。第一部叫做『罪與罰』;第二部是『卡拉馬助的兄弟』,杜氏他深入刻畫出,人犯下了殺人罪以後,心中的自責跟痛苦,而最後上帝的真理都得勝了。

他的小說在探討一個很重要的主題,那就是上帝存不存在呢?如果上帝存在的話,為什麼會允許這個世界有罪惡的存在?為什麼會允許罪惡,繼續的挾制他的百姓?他自己的兒女呢?杜斯妥也夫斯基他一方面,描寫人類的殘酷醜惡不和諧,可是一方面,又顯示出人性裡面還是有上帝的良善,如果跟同一個時代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比較的話,托爾斯泰的作品比較是道德性、比較是正常、次序、健康、正面的角度;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比較是宗教性的,他的小說所描寫的是反常、混亂、病態,本來托爾斯泰很瞧不起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可是當那本卡拉馬助的兄弟出版的時候,卻成為托爾斯泰最喜歡讀的一本書,他常常睡覺以前,一讀再讀、愛不釋手。

卡拉馬助的兄弟,描述一家四個兄弟,每一個人的個性都很不一樣,這四個兄弟,除了老三阿萊沙天真無瑕以外,其他三個兄弟都是生活放蕩的人,三個兄弟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恨爸爸,後來老二借刀殺人,利用老四來殺爸爸,而老大被捕,老二最後精神崩潰,卡拉馬助的兄弟,代表的是混亂的俄羅斯,也代表了整個人類的絕望與無助。那一位老大,他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人心好像戰場,上帝與群魔在這裡爭奪地盤,老三阿萊沙和他的好朋友,一位修道院的院長,他們是在迷失的一群人中的兩顆燦爛的光輝的星,他們散發出愛心、同情、寬恕、和平跟寧靜的力量,他們都是耶穌基督忠實的門徒。

有人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是在為教會宣傳,他說:「我不是用幼稚的方式,在為教會宣傳。」杜斯妥也夫斯基他說:「俄羅斯人民,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受苦,不斷的受苦、處處的受苦。」沒有錯,俄羅斯的人民,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愛耶穌、去為基督受苦、去跟隨基督,在混亂變遷的俄羅斯社會裡面,教會仍然不失一股深沉穩定的力量,越是在混亂中、越是在苦難中,這一股力量就越深植人心。

記得是在1988年,英國首相Thatcher訪問俄羅斯,鐵幕終於開放了,世人重新的驚訝的發現,東正教仍然深植於俄羅斯的人心中,甚至與西方的世界還要深邃,東正教以擁有純正的傳統自居,他們的敬拜儀式莊嚴肅穆,講求神學跟敬虔,力行謙卑與忍耐,他們愛上帝,對於基督教界有其獨特的貢獻,我們希臘正教就介紹到這裡。

 

五、近代普世合一運動:

我們要花一點點的時間,來跟大家介紹最近代的教會的一個運動,就是普世合一運動。這是二十世紀最顯著的運動,我們可以說十六世紀是宗教改革時代,而十七世紀是宗派主義時代,各個教派為了信仰,還發生了宗教戰爭;十八世紀是移民時代,有一群人為了宗教自由到了美國,到了北美去尋找自由的天地;那麼十九世紀,就是宣教的時代,由於宣教的需要,就開始有一些聯合性、超越宗派的宣教組織出現;二十世紀普世合一運動的一個大的轉戾點,就是1910年,愛丁堡的世界宣教大會。

 

1、普世合一的起步?WCC

這次大會,由於事前經過了謹慎的籌備,每一個宣教的差會都派代表來出席,愛丁堡大會的主要目的是:討論如何的剪除,各個教派之間的衝突、攻擊跟毀謗,進一步的謀求,在宣教地區互相的合作。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教派其實有意無意的,在訂立一個君子的協定,他們瓜分了宣教的地盤。天主教是在1961年,正式的加入了這一個龐大的普世合一的組織,這個組織 就是今天我們所稱的「WCC?基督教普世教協」。目前WCC一共包括了,大概兩百多個宗派跟團體,它的會員總數在四千萬以上,好像很龐大的一個組織,不過在信仰上,問題仍然很複雜、很棘手,特別是有幾屆WCC的會長,是新派的神學家,所以使得保守的教會,或者是福音派的教會就裹足不前,他們不想加入WCC

曾經有人批評WCC說:「這個組織太龐大了,但是信仰太微弱了,連解放神學、共產黨都接納進來,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組織。」也有一位神學院的老師,一個神學院的院長他曾經說過:「普世教協WCC,是一個大背道,它不但不能參加,而且它是一個大背道。」加上基督教跟天主教,有一些觀點仍然沒有辦法妥協,譬如我們以前所提過的教皇無繆;譬如聖餐的看法;譬如敬拜馬利亞的問題,然後又要加上一 些政治的立場、對節育的看法、對墮胎、對同性戀等等問題,都很難合一。合一的問題牽涉到神學信仰,不能夠為了合一而降低身價、放棄信仰。

由於WCC不能為廣大的教會團體所接受,所以後來又出現了第二條路線,跟第三條路線。第二條路線,是由福音派的人士所組成的,這個是包括了台灣的校園團契、香港的FES、華福和IVP,特色是注重團契、廣傳福音。接著也有第三條路線的出現,是由美國的改革宗長老會所發起的,由美國Westminster神學院領導,它的重點就是改革宗神學的重點,是堅持純正的信仰,並且也注重福音的廣傳。他們當然不認同WCC的立場,中國過去有賈玉銘牧師參加,可能唐崇榮牧師也是屬於第三條路線。

2、靈恩運動

我們知道二十世紀,仍然有另外一股合一的運動,那就是靈恩運動。靈恩運動打破了宗派的藩籬,它把我們所有的教會,帶回到了大公教會合一的理想,靈恩運動包括了天主教、也包括了基督教、東正教。不過靈恩運動也有它自己的問題,因為靈恩運動在很多地方,很多教會也發生了分裂的現象,所以靈恩運動也分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也在痛定思定而不斷的自我修正跟反省中,普世的合一運動,是近代教會歷史的一個大方向。

 

六、『教會歷史』系列結論 

1 神的話在哪裡被宣揚,哪裡就有 神的教會

我們已經介紹過二十個教會歷史的專題,現在要給它作一個結論。德國有一位神學家他說過一句話,他說:「教會歷史是一部最好的解經史。」我非常的同意,我們可以從教會歷史,看到歷世歷代的教會、各地的教會,他們怎麼樣去了解聖經、怎麼樣去解釋聖經、怎麼樣的去實踐上帝的話語。

教會是宣揚神話語的地方,馬丁路德說:「神的話在哪裡被宣揚,那裡就有上帝的教會。」教會不是教堂、不是建築物、也不是一個組織;哪裡有 神的話被宣揚,那裡就有上帝的教會。馬丁路德所說的 神的話,那個核心的部分,就是十字架的信息,這個信息在每一個時代,都是被世人所棄絕,就像哥林多前書第一章二十三節所說的:『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愚拙』然而這個羞辱的記號,也成為拯救得勝的記號。

教會應驗了主耶穌所講的『芥菜種跟麵酵』的比喻,本來只是一個那麼小的芥菜種,這麼一點點的麵酵,能夠成為最大的樹,能夠成為大團。這一個發源於中東民族的基督教,今天竟然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許多人因為聽信福音,他們離棄罪惡,以新造的生命去改造家庭、去更新社會、去改善社會的道德。譬如廢止了奴隸制度;譬如提高了女權,所以教會對於世界有很多的貢獻跟影響。

    2.從教會的歷史中反省:

然而,我要講一點負面的東西,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會本身卻一再的妨礙天國在地上的實現,用人為的意見,壓抑了心靈的自由、壓抑了學術的討論,神職人員沽名釣譽。中世紀,我們看到政教之間的爭權奪利,也看到惡名昭彰的異端裁判所,用來壓制異己、剷除異己,我們也看到十字軍東征,這些都為教會寫下了醜惡、黑暗的一面。

曾經有一位神學家他說:「教會有很多的毛病,譬如虛有其表的虔誠、無精打采的傳統、為求精確而限於跋扈呆板的教條主義、只知道鑽牛角尖,卻妄顧實際的倫理。」有人會覺得那個是西方教會的毛病,那個是西方教會的缺點,可是我們中國的傳道人王明道先生,王明道是我們中國教會很景仰的領袖,他也不客氣的指摘了教會的弊病,他說:「世界上種種的罪惡 ,教會不但樣樣都有,而且要加上兩樣大罪。」他說世界上種種的罪惡,哪一些罪惡呢?包括利己損人、恃強凌弱、諂富欺貧、爾詐我虞、勾心鬥角,這些教會不但樣樣都有,而且教會還要加上兩大罪惡:那就是『明知故犯』。我們還有聖經,我們還有上帝的話語做我們的標準,我們還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而且我們還『假冒為善』。

將近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中,教會沒有完全忠於她的職責,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弊病、很多的錯誤、很多的黑暗、很多的醜惡。近代有一位神學家他說:「上帝從來不是等教會完全了,再來工作。」他說上帝從來不是等教會不再愚昧、不再犯錯、不再短視、不再卑污,然後才來成就上帝的大業。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教會永無盼望,上帝反而是在教會不斷的犯錯、在愚昧中、在短視、卑污中來推動祂的工作,這正顯出上帝奇妙的大能,以及無窮盡的恩慈。

我自己也是屬於教會的一員,我不能夠自外於愚昧、短視、犯錯跟卑污。新婦,我們知道教會是耶穌基督的新婦,新婦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全賴恩典,感謝主,馬丁路德那句話非常的幫助我?「惟獨恩典」

最後要送大家一段聖經,以弗所書第五章二十六到二十七節:他稱地上的教會是一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沒有皺紋,是聖潔的、沒有瑕疵其實那個是在指教會的地位,那個是指教會在上帝眼中的地位。實質上,教會仍然有很多的缺點、很多的毛病、很多的皺紋、很多的瑕疵,但是那個聖潔、毫無玷污、榮耀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向著這個目標邁進,只要耶穌基督是教會唯一的根基,那麼我們就有盼望。

各位朋友,我們過去用了二十次的專題,跟大家分享教會歷史的種種優點跟缺點;正確的信仰跟錯誤的信仰,希望能夠幫助你,讓你的服事更加的有根基,讓我們的信仰更加的堅固。謝謝您的收看。

     註:
此信息文字直接自GOOD TV空中主日學節目中選錄整理,並未經講員再次過目。如有疑問請參照原節目影音檔,或向GOOD TV洽詢。GOOD TV網址:http://www.goodtv.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3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