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 7:1「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Mat 7:2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
那個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對別人品頭論足,似乎是人的天性,喝咖啡聊是非,說八卦,茶餘飯後的消遣娛樂,好像就是把周遭發生的事情,誰怎樣了,誰又怎樣,拿出來討論一番.討論周遭發生的事,是人之常情,對這個社會還有溫度,還有感情,但是如果變成論斷,就不好了,就像很多時候有人提醒我們,登在禱告單上,在禱告會報告的事情,是我們真心要為這件事禱告,還是只是交換八卦而已呢?
關心,在乎,與批評,論斷,當然不同,但是,如何不同呢?簡單的說,關心在乎,是為他禱告,看可以如何幫助,給予支持,批評,論斷,就把這個人貼標籤,就覺得這個人就是這樣,總是這樣,這就變成一偏蓋全,因為很多時候只是單一事件,不是常態.就算是常態,每一個人下一秒都有機會改變,成為全新的人,所以就算下的結論有道理,可能也變成了論斷,因為一個人,一件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我上在美國上大學的時候,基本課(General Education)裡面有一門必修課,Critical Thinking,聽起來好像很批判,但是是教學生如何正確思考.這門課探討錯誤的思考方式,其中有一個就是Over Generalization,類似以偏概全的概念.以偏概全,就說明了這個問題,根據一點點的資訊,覺得全部就是這樣.
耶穌提出兩個理由,要人不要論斷.第一個理由是,我論斷人,別人也會論斷我.當然,我不論斷人,也無法阻止別人論斷我,但是要先從自己做起,不要論斷別人.自己在論斷人,別人當然就可以論斷你啊.我們可能也常常會覺得,我講別人,神不知鬼不覺,但是恨惡別人講我.一個很喜歡講別人的人,別人在背後一定也會講這個人.不要論斷人,免得被論斷.
Mat 7:3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Mat 7: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Mat 7:5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耶穌不要我們論斷人的第二個理由,我們容易看到別人像刺一樣的錯誤,卻很難看見自己其實有比刺大幾倍的梁木.我們實在是常常這樣,想想你家晚上看政論節目的畫面就知道.一家人坐在一起,跟著名嘴罵政府,罵社會,罵教育,什麼都可以罵,但是自己家裡有沒有問題呢?工作,生活,與鄰居,與親家,有沒有問題呢?這就讓我想到約翰福音第八章的那個故事,耶穌說,誰沒有罪的,可以丟第一塊石頭.總統家的事情,藝人結婚,真的跟我們有關係嗎?我跟誰已經三天不講話了,兒子已經多久沒回家了,該去繳的水電費,瓦斯費,是不是已經過期很久了呢?先除掉自己的梁木吧!
Mat 7:6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通常我們不會把這一節經文,與上面的不要論斷這一段放在一起看,可是他們是在同一段的.上面不是才說不可論斷嗎?怎麼耶穌自己就馬上說人家是狗,是豬呢?不要把好東西給狗,給豬,又跟上面的不可論斷,有什麼關係呢?
上面講到兩個不可論斷別人的原因,第一,免得自己被論斷,第二,先把自己的梁木給解決了再說.但是我們心中是否會想,有人真的需要被提醒啊,難道看到問題都不能說嗎?沒有否認不能提醒在錯誤中的人,但是要小心,對方是否可以接受.對方真的有錯,你也真的看到,真的需要提醒他,但是他是否能接受呢?如果他不能接受,真的寧願不要講,因為他會不珍惜,反而轉過來咬你.常常有人,真的是有好建議,但是如果對方不能接受,或是還聽不進去,很可能會造成對立,因為被提醒的人,本能反應就是把自己武裝起來,預備辯論,預備對抗.一個可以接受意見,甚至是批評的人,背後一定有強大的後盾,極其有自信,是一個被愛充滿的人.如果一個人常常在被罵,他就容易越做越錯,善意的提醒也會變成攻擊,責備,不用多久,再多一句輕輕地提醒,就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即使有好東西,有好建議,先想清楚,對方可以接受嗎?
留言列表